姓 名 |
获 奖 名 称 |
获 奖 项 目 |
受奖年度 |
---|---|---|---|
陈绍示、黄辉、李子明 |
ISSAC 2014杰出Poster奖 |
Improved Abramov-Petkovsek's Reduction and Creative Telescoping for Hypergeometric Terms |
2014 |
冯秀涛 |
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|
LTE序列密码算法的设计与分析 |
2013 |
韩阳 |
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|
2013 |
|
袁春明、张立先、高小山、李洪波 |
中科院数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研进展 |
数控加工中的插补方法 |
2013 |
潘彦斌、邓映蒲 |
中科院数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研进展 |
基于格的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分析 |
2013 |
程进三 |
中科院系统所2013年度关肇直奖 |
2013 |
|
孙笑涛 |
陈省身数学奖 |
2013 |
|
高小山 |
中国科学院优秀教师奖 |
2013 |
|
闫振亚 |
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2012年度突出科研成果 |
复杂畸形波和物质波的构造与调控研究 |
2012 |
袁春明 |
2012年度系统所关肇直奖 |
2012 |
|
刘卓军 |
科技兴检奖一等奖 |
消费品质量安全影响因子研究及标准研制 |
2012 |
闫振亚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|
构造性理论与算法及其在复杂非线性系统中的应用 |
2012 |
孙笑涛 |
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|
模空间退化和向量丛的稳定性 |
2012 |
闫振亚 |
《Appl. Math. Comput.》2005-2010年度最高被引频次论文奖 |
2011 |
|
李子明 |
中科院人事局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 |
2011 |
|
孙笑涛 |
中科院数学院华罗庚首席研究员 |
2011 |
|
李伟,袁春明,高小山 |
2011年度中科院数学院十大科研进展 |
2011 |
|
闫振亚 |
2011年度中科院数学院十大科研进展 |
2011 |
|
李伟,袁春明,高小山 |
2011年度ISSAC杰出论文奖 |
2011 |
|
高小山 |
‘十一五’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|
2011 |
|
支丽红 |
第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|
2011 |
|
支丽红 |
中科院数学院突出科研成果奖 |
基于结构矩阵的符号数值混合计算研究 |
2011 |
支丽红 |
中科院数学院十大科研进展 |
2010 |
|
张志芳 |
中科院数学院陈景润未来之星 |
2010 |
|
邓映蒲 |
中科院系统所关肇直青年研究人员奖 |
2010 |
|
孙笑涛 |
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|
代数几何中的向量丛 |
2010 |
吴文俊 |
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|
数学小丛书 |
2010 |
李邦河 |
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|
2010 |
|
李邦河 |
华罗庚数学奖 |
2009 |
|
吴文俊 |
西安交通大学最受崇敬校友荣誉称号 |
2009 |
|
吴文俊 |
上海交通大学杰出校友终生成就奖 |
2009 |
|
吴文俊 |
全国侨界“十杰”荣誉称号 |
2009 |
|
高小山 |
关肇直首席研究员 |
2009 |
|
吴文俊 |
系统科学最佳论文奖 |
2009 |
|
张志芳 |
中国科学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|
2009 |
|
李洪波 |
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|
2009 |
|
高小山 |
“10000个科学难题”优秀撰稿人奖 |
2009 |
|
刘卓军 |
第11届中国管理科学年会优秀论文 |
全国安全生产事故趋势的特征分析与预测 |
2009 |
高小山 |
当选ISSAC指导委员会主席 |
2008 |
|
实验室 |
被授予“973计划优秀团队”称号 |
数学机械化 |
2008 |
闫振亚 |
卢嘉锡青年人才奖 |
微分方程机械化算法 |
2008 |
袁春明 |
“陈景润未来之星”计划 |
微分-差分混合系统的特征列方法 |
2008 |
李邦河 |
研究院第二届优秀教师奖 |
2008 |
|
李子明 |
研究院第二届优秀教师奖 |
2008 |
|
韩丽 |
许国志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|
2008 |
|
李洪波 |
ISSAC杰出论文奖 |
符号机器证明 |
2007 |
支丽红 |
关肇直青年研究奖 |
快速混合计算方法 |
2007 |
万哲先 |
优秀指导教师奖 |
2007 |
|
李邦河 |
优秀指导教师奖 |
2007 |
|
张志芳 |
应用数学欧拉奖 |
2007 |
|
吴文俊 |
邵逸夫数学科学奖 |
数学机械化 |
2006 |
李子明 |
ISSAC杰出论文奖 |
计算奥尔模一阶子模的递归方法 |
2006 |
支丽红 |
关肇直青年研究奖 |
符号数值混合计算 |
2006 |
高小山 |
中创软件人才奖 |
数学机械化软件 |
2006 |
高小山 |
“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”称号 |
2006 |
|
实验室 |
"十五"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 |
数学机械化 |
2005 |
李子明 |
中科院数学院突出成果奖 |
奥尔(Ore)多项式的高效算法 |
2005 |
刘木兰 |
中科院数学院突出成果奖 |
密钥共享体制和安全多方计算 |
2005 |
李洪波 |
全国优秀博士后 |
2005 |
|
闫振亚 |
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|
2005 | |
万哲先 |
科学出版社优秀作者奖 |
2004 | |
李洪波 |
首批国家级"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" |
2004 | |
李洪波 |
共形几何代数和零括号代数 |
2004 | |
闫振亚 |
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 |
2004 | |
高小山 |
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“优秀成果奖” |
几何自动作图方法、软件与应用 |
2003 |
闫振亚 |
系统科学研究所关肇直青年研究奖 |
2003 | |
吴文俊 |
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|
拓扑学与数学机械化 |
2001 |
李洪波 |
人事部全国优秀博士后称号 |
Clifford代数与自动推理 |
2001 |
王世坤,吴可 |
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 |
量子对称性与量子群 |
2001 |
第五届国家图书奖 |
数学机械化 |
2001 | |
王世坤 |
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|
多复变数几何函数理论 |
2000 |
高小山 |
中科院盈科优秀青年学者奖 |
2000 | |
高小山 |
香港求是基金会"杰出青年学者奖" |
1999 | |
高小山 |
中科院1999年度杰出青年称号 |
1999 | |
高小山 |
第四届亚洲数学技术大会"最佳论文"奖 |
1999 | |
万哲先 |
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|
有限域上的典型群几何及其应用 |
1998 |
李洪波 |
香港求是基金会"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" |
1998 | |
刘先仿 |
第五届钟家庆数学奖 |
1998 | |
吴文俊 |
Herbrand 自动推理成就奖 |
1997 | |
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|
有限域上典型群的几何学及其应用 |
1997 | |
高小山 |
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(排名第三) |
几何定理自动证明理论与算法新进展 |
1997 |
高小山 |
中科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 |
1997 | |
万哲先 |
第二届华罗庚数学奖 |
1995 | |
万哲先 |
光华基金一等奖 |
1995 | |
吴文俊 |
香港求是基金会"杰出科学家奖" |
1994 | |
吴文俊 |
陈嘉庚数理科学奖 |
1993 | |
吴文俊 |
第三世界科学院数学奖 |
1990 | |
李邦河 |
第二届陈省身数学奖 |
1988 | |
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|
1980 | ||
万哲先 |
全国科技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 |
典型群 |
1978 |
万哲先 |
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成果奖 |
图上作业法及其应用 |
1978 |
吴文俊 |
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|
1956 |
电话:+68 10 62541834; 传真:+86 10
62630706 地址:北京中关村中科院系统所 邮编:100080 |